在时光的涟漪中,2023年如一颗耀眼的明星,映照在信息工程学院的历史画卷上。建校百年的辉煌历程成为励志的篇章,而这一年,我们的心迈入了新的蓝图,同心向党再启程。站在这个充满奋斗与希望的起点,让我们回首这段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时光。在2023年,信息工程学院人奋发向前,不怠于笃行;我们肩负使命,勇往直前;更是锐意进取,攀登更高的层楼。正如古人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年,我们不辜负百年校史的厚重,集体记忆中的高光时刻,犹如灿烂的星光,照亮前行的道路。用勠力同心、携手前行的汗水,我们在新征程上播种奋斗的果实,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在这个充满激情与拼搏的年代,让我们共同铭记,用智慧与汗水谱写属于信息工程学院的壮丽乐章。
1.党建“双创”工作创佳绩,我院党总支入选陕西第四批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2月25日,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公布了全省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评审结果。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入选第四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我院为全校唯一入选单位。
近年来,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委以及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促进党建与业务双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实力显著提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23年获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陕西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校思政大练兵获奖3人、陕西省思政大练兵 “教学能手”1人。学院党总支坚持“六抓六促”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2. 突出重点打造特色,教学内涵发展取得新突破
2023年我院获批陕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1门、陕西教师发展研究计划项目1项、校级教改7项、模块化课程建设2项、校级精品课程7门、行业共建课程2项、国际化教改 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6项、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3名、思政大练兵获奖3项、优秀教案3人;申报省级教改项目2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教育部2023年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0项;被推荐申报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虚拟仿真中心1个。
我院观摩课在慕课西部行现场推进会议上展示。我院田建学老师参与现场主讲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展示了通过基于“5G+全息+AI”智能化交互式的IMOOC开展的“1+M+N”融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用全新的数字技术升级传统MOOC、赋能教育,将经过AI训练生成的虚拟教师与慕课教师3D立体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并与学生进行实时智能交互,使学生获得沉浸式可触可感教学体验。该模式IMOOC教师讲授基础知识,线下教师结合本校办学特色进行延伸和拓展,田建学老师以我院参与研发的“智慧矿山”项目引出问题,将学生分为开发组和测试组进行程序开发和测试,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好评。
3. 坚持科研兴院,科研工作成果丰硕亮点纷呈
2023年,学院科研成果再创佳绩,在学院老师共同努力下,学院教师申报国家级项目20项,申报省部级项目30项,获批国家自然基金地区项目1项,各类项目立项金额为2026.60万元,实际到款总经费合计1311.10万元,其中,企业横向项目合同立项金额为1921.6万,到账金额为1145.8万、纵向165.3万。
获得2023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 2023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榆林市优秀论文奖18项;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3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1篇,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路演1项。
2023年获批陕西省教育厅青年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榆林市重点实验室1个,与信息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李俊杰合作,获批“陕西省煤化工工控网络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四个平台的获批,将进一步推进省级科研教学平台和高水平科研教学团队的建设,解决科研成果的质量不高的问题。以“数字经济”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能源互联网、能源大数据、智能无人系统、农牧产业大数据、数字矿山等产业开展平台建设与科学研究,建设能源大数据中心,打造全国领先的能源大数据基地和“能源数谷”。
科研团队、平台建设
社会服务案例
三大检索论文
科研成果获奖
专利、软著
4. 扩大学术交流,学院承办多场学术会议
为了加快信息工程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增强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加大学术学风建设力度,进一步启迪智慧、激发兴趣、激励创新,11月4日,由榆林市人民政府、陕西省计算机学会、榆林学院主办,陕西省计算机学会数字双碳(绿色计算)专业委员会、榆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榆林数字双碳(绿色计算)发展论坛成功举行。
7月16日,我院成功召开“助力榆林学院高质量发展”电磁材料高水平学术论坛,论坛由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年会主办,榆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和榆林市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共同承办。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宣传我校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与学术研究成果,落实“与大院大所合作”,提升我校信息类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5月3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鹏城实验室宽带通信部主任、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院长、中国电信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平院士在教学楼5301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移动通信在创新中演进发展”的学术报告。
4月22日,我校召开CSIG人工智能及机器视觉检测应用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主办,由CSIG机器视觉专委会、CSIG视觉检测专委会、榆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哲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视觉检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屈玉福与宁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昊,分别做了“人工智能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计算光学成像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与“不确定性人脸视觉模式分析”学术报告。
举办学术会议
2023年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先后邀请了6位国内著名专家来学院进行学术讲座,同时学院内部有3位教师开展院级学术讲座。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教师创办科技型企业
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
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通过实施主动引才、全员引才工程,主动寻找和联系潜在的优秀人才,通过招聘会、学术会议等渠道广泛宣传院系的科研成果、学术声誉和发展前景,吸引优秀人才加入。聘任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俊杰为信息工程学院名誉院长,2023年引进博士3名,正在引进博士3名。3人获得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3人获得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获得榆林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晋升三级教授、2人晋升为教授。有6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6. 屡获多项佳绩,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喜报频传
教育教学创佳绩,立德树人书新篇,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3名、思政大练兵获奖3项、优秀教案3人,参加陕西省思政大练兵1人并荣获课程思政“教学能手”。对接学校十四五规划,实施“一人一课一精品”工程,打造高质量的课程、教改、专业和教学成果。持续实施“教授+辅导员”的协同育人模式工程,提高学生学风建设,提升学生学业、考研和就业质量。持续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各项工作,以工程教育认证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培育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领域现代产业学院,以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推进“智能+”与新农科、新文科跨界融合发展。培育2-3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打造卓越人才培养班,顺应企业对云管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人才需求。
此外,我院结合计算机类专业特点,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长学生见识、锻炼学生能力开展活动。依托“讲座+社团”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等各类省部级和国家级专业性竞赛活动,2023年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38人次,省部级奖项87人次。为了营造更浓的学术氛围,引导更多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推进学风建设,我院举办了各类学科竞赛,如“第六届“传智杯”全国大学生IT技能大赛程序设计挑战赛院校赛”、“榆林学院第四届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榆林学院第八届网络安全大赛”等。同时承办了省部级赛事,“第五届全国计算机能力挑战赛区域赛”、“第十五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省赛”。各类学科竞赛的开展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既提升了学生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素养及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也营造出了良好的治学环境和育人环境,促进学风建设可持续发展。
在2023年开发追赶超越业绩大数据分析系统和《个人追赶超业绩大数据库》,实时动态反映教职工在科研水平、教学能力、管理服务能力、综合表现以及对院校的贡献度,并作为职称评定、推优考核、评比表彰、岗位晋升、干部选拔、绩效分配的重要考核标准。
回首2023,感谢每一位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你。我们凝心聚力,携手奋进,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迈步2024,让我们继续努力,不负时代,不负华年,奋力书写信息工程学院新的奋进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