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教育部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协同育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中心联合西安超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索尔软件、新大陆集团等知名IT企业,于2025年5月6日正式启动大数据分析、机器视觉、智能体开发、鸿蒙开发技术与应用、智慧物联五大前沿领域微课程。此次校企联合办学以“小模块、精技能、强应用”为特色,旨在通过系统化、实战化的课程设计,助力学生精准对接行业需求,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本次微课程采取“企业导师+学院教师”双师授课机制,课程设计紧密围绕行业真实场景。西安超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导的“大数据分析”微课程,将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教授数据清洗、模型构建等核心技能;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则依托其在鸿蒙生态领域的深厚积累,开设“鸿蒙开发技术与应用”课程,覆盖分布式架构设计、跨设备协同开发等实战内容。此外,新大陆集团提供的“智慧物联”课程将结合物联网硬件开发与云端数据管理,构建“端-管-云”一体化知识体系。
与传统课程不同,此次微课程以“知识模块+技能点”为架构,每门课程由8-12个微课组成,每个微课聚焦一个细分领域。例如,“机器视觉”课程包含图像采集、目标检测、缺陷识别等6个核心技能点,学生可通过“理论讲解+代码实操+企业案例”的闭环学习,快速掌握行业主流工具链。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冯治东表示:“这种模块化设计既能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需求,又能通过系统性路径确保知识衔接,帮助学生在短期内形成‘单点突破+综合应用’的能力。”
张峰在开班仪式上强调:“微课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载体,更是校企资源整合的平台。通过‘双师型’教学团队、企业真实项目库、就业直通机制三大举措,打通‘教学-实训-就业’全链条。”据悉,参训学生将优先获得合作企业实习内推资格,优秀学员可直通企业技术岗位面试。张峰指出:“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共建,既能降低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错配率,也为企业储备了高适配度的技术人才。”


此次微课程开班标志着学院在“专业建设+校企协同+数字赋能”三位一体改革中迈出关键一步。下一步,学院将联合头部企业开发更多“微证书”课程,探索“学分银行”认证体系,并计划引入AI助教、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数字化工具,构建沉浸式、智能化学习生态。张峰表示:“我院将以微课程为支点,撬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输送更多‘即插即用’型技术人才。”
目前,五大微课程已吸引全院260余名学生报名,首期培训将持续至5月20日。学院将持续跟踪课程效果,动态优化教学内容,为后续推广“微专业”“微学位”等新型培养模式积累经验,全力打造产教融合标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