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展开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订单班与实习基地签约仪式正式举行

作者:冯治东 编辑:杨斐 审核:张峰 信息来源: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发布日期:2025-05-15 点击量:

5月15日下午,我校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榆林大数据有限公司、榆林数谷超级计算技术服务中心、陕西空域智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订单班与实习基地揭牌仪式在人工智能产业学院1号楼204会议室举行。此次合作仪式的顺利举办,标志着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既是我校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中心主任闫龙、教务处处长、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卜耀军、研究生院副院长段义忠、研究生院党总支副书记张永华出席会议,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全体教师参会。会议由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副院长冯治东主持。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院长、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峰在开幕式致辞中对参会企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我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效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做了介绍。张峰表示,本次校企合作旨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促进榆林地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

undefined

随后,榆林大数据有限公司与榆林数谷超级计算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分别发表讲话,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聚焦人工智能、数据要素与产教融合,结合应用场景,由AI+向+AI转变。榆林在数据标注产业、数据治理、人工智能、算力网络、大模型、算法研发和职业认证体系等领域的先进经验。通过与榆林学院合作,初步计划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基地,业务涵盖人工智能训练、算法与领域模型开发和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同时与行业数字化应用优秀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共同为榆林政、企单位数据运营和数据资产化、数字城市治理和低空经济布局等领域提供决策支撑。推动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路径,构建符合榆林实际需求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为落实国家战略、提升本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双方均表示,通过与榆林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在数据标注基地建设、数据标注订单班等领域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将有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处理与应用领域的创新发展,为推进榆林市数字化建设进程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陕西空域智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在签约仪式上指出,公司将以此为契机,与榆林学院在低空经济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在校学生提供专业化实践教学环境,着力培养掌握无人机操控技术与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17CE2

榆林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院长张峰与榆林数谷超级计算技术服务中心总经理何江勇,以及榆林学院教务处处长卜耀军与陕西空域智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润杰分别代表校企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开设数据采集处理、人工智能应用和低空经济三个微专业方向订单班,计划定向培养200名以上符合"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培养目标的技术技能人才。

陕西空域智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榆林学院捐赠了无人机教学设备,并与我校合作共建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研究生就业实训基地及本科生就业实训基地,此举有效拓展学生的实践教学平台与就业发展渠道。


教务处处长卜耀军对学校产业学院建设背景、政策、产业学院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产校融合做了介绍,希望产业学院通过与行业、区域龙头企业共建共管共享共用的1+N+M+G模式,实现“产业-专业-课程集群”的敏捷对接,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在总结讲话中,闫龙对校地合作前景做出展望,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建立区域性国有数据运营中心、培育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多类别订单班,打造多模式、多类别、多层次培养模式,实现小切口、微改革、新变化,学生在大一间接受职业生涯规划、大二的微专业微课程、大三的订单班岗位培训、大四带薪实习与企业直签等多方面培训,实现高质量就业。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建设以就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服务于IT行业的现代产业发展,旨在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开发领域的人才,希望参与各方深化协作,着力建设"西部人工智能人才培育基地",切实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

此次签约仪式的顺利举行,充分彰显了榆林学院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战略布局与资源优势,同时印证了校企协同在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双方期待通过此次战略合作,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榆林市数字化转型升级及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