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明确专业认证工作的努力方向,加强院校间的合作与交流,9月10日-12日,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张峰,副院长冯治东、刘汉烨,教研室主任杨斐、叶培顺一行五人调研团队先后赴平顶山学院、河南城建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就计算机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行调研和学习,与平顶山学院、河南城建学院、南阳理工学院负责人及相关骨干教师就如何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进行了交流座谈。此次调研旨在全面学习并借鉴平顶山学院、河南城建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领域的先进经验,同时,积极探寻双方在科研创新、教育教学等多领域中的潜在合作契机,共同为工程教育的优化与发展贡献力量。
调期学习期间,平顶山学院、河南城建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对我院调研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各学校计算机学院的基本概况、全院教师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报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各学校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统筹协调、认证准备、认证自评报告的撰写、认证过程、工作重点和难点、支撑材料、学生复杂工程能力培养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双方就如何加强内外部合作、提升认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认证申请阶段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指导,在材料准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就专业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等核心内容进行了解读,各调研学院负责人结合自己丰富的工程教育认证经验,对我院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逐一剖析,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张峰对平顶山学院、河南城建学院、南阳理工学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指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科教学评建与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体现了“目标导向”的核心理念。通过开展此次交流学习活动,为学院推进专业认证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我院调研团队指出,信息工程学院必须从顶层进行系统性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达成度,如果在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方面设计出现问题,课程与教材建设根本无从谈起,课程的落实必需与目标达成度相对应,只有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授课水平。在学生在毕业时,能够达到12条基本能力的毕业要求,从而保障学生具有达成培养目标的能力,使学生毕业5年左右时间能够在领域相关行业或企业有所建树,这是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通过调研和学习,我院调研团队共同总结出四点共识和学习体会:
一、以OBE教学质量评价大数据平台为助推器,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倒逼任课教师重视课程与教材建设。团队成员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当好引擎,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奋楫争先的勇气担当,扎扎实实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快速推进,力争获得受理并通过。培养方案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认证理念为指导,融入工程认证标准和一流课程标准,实现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大纲、学生能力达成等教学全周期实时监测管理。信息工程学院所有任课教师要通过可视化图表的形式分析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能力掌握情况,实时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推进专业教学质量的顶层设计和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打造团队,成立外联组、材料组、保障组,从宏观-中观-微观,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和技术全面设计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认证准备工作方案。使全院所有任课教师的课程参与其中、全过程考核参与其中、教师教学工作参与其中,做到从理论、实验、实践、实训课程全过程、多角度考核,实现课程目标达成度。在追赶超越任务中要把所有老师工作业绩量化为积分,让劳者多得、能者多干,真正实现工程教育认证全员参与的激励机制。
三、通过OBE教学质量评价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工程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突破。在认证申请和自评报告阶段,不断调研通过认证的同类院校好的做法,要通过培训、经验分享、案例解读、研讨等不同形式,针对专业认证难点要点及重要环节作体系化辅导,对照认证标准,逐条梳理认证所需材料,包括指导完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申请报告、自评报告、支撑材料、机制文件等内容。
四、根据OBE教学质量评价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诊断结果,优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展内外部评价调研工作,包括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调研、培养目标达成评价调研、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调研、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调研、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等内容,主导完成问卷设计、问卷录入、调研数据筛选,并出具调研报告等工作。
张峰指出,我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调研团队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儿,“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儿,“甩开膀子、迈开步子”的干劲儿, 通过此次调研不仅为榆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在工程教育认证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双方院校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榆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与平顶山学院、河南城建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在学科布局、研究方向等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双方的合作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和广阔的前景。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未来将在工程教育、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